作为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
约70%的脑卒中(中风)患者
会留下偏瘫后遗症
但对于很多家属和患者来说
即便是偏瘫
也仍然难解“左右之分”
今天
小编就用最通俗的话
讲清左右侧偏瘫的症状差异
以及康复关键
一、正确区分“左右”:偏瘫是“左边瘫”还是“右边瘫”?
我们的大脑像“身体总指挥官”,即左脑管右边身体,右脑管左边身体(绝大多数人是这样)。所以,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,左侧偏瘫就是右侧大脑出了问题(比如脑梗死、脑出血),导致右边手脚无力/不能动;右侧偏瘫则是左侧大脑受损,导致左边手脚无力/不能动。
二、识别“不同信号”:左右偏瘫不只是“左边/右边动不了”!
人体的左右侧大脑分工不同,左脑更擅长语言、逻辑,右脑更擅长空间、情感)。因此,左右侧偏瘫的症状除了“肢体无力”,还有独特的“隐藏表现”。
有针对性康复:左右侧偏瘫“各有侧重”!
无论左侧还是右侧偏瘫,康复的核心都是“激活大脑重新学习控制肢体”,但具体训练要根据“哪边瘫+有什么隐藏问题”调整。
急性期(发病后1-2周):先“保命”再“保功能”
关键目标:稳定生命体征,如血压、血糖;预防并发症,如肺炎、肌肉萎缩。
2. 简单训练:家属帮患者被动活动手脚(每天3次,每次10分钟),比如轻轻抬胳膊、伸腿,避免关节僵硬。
恢复期(发病后1个月-6个月):“精准训练”是关键
左侧偏瘫(伴语言问题):先练“说话”,从单字(“吃”“喝”)到短句(“我要喝水”),家属耐心重复,用图片/实物辅助;再练“动手”,用握力球练右手抓握,用勺子练习吃饭(即使撒了也别催,多鼓励)。
右侧偏瘫(伴忽略/空间问题):先练“看左边”,家属站在患者左边说话、拿玩具,引导他转头/伸手到左边;再练“用左边”,穿衣服时先穿左边袖子,吃饭时把碗放在左边,强迫他用左手辅助;
通用训练:每天扶着走路(哪怕只能挪几步),练习上下楼梯(家属扶稳),避免“躺久了更不会动”。
后遗症期(发病6个月后):“坚持+技巧”改善生活质量即使过了6个月,坚持训练仍能让功能“慢慢进步”,如从“坐轮椅”到“扶拐走”。不过需要抓住3个大重点:练“日常小事”,如自己穿袜子、拿杯子、开关门;用“辅助工具”,如穿袜器(帮脚伸进袜子)、防洒碗(吃饭不洒);家属“少帮忙”,别总替患者做他能做的事(比如他自己能拿杯子,就别抢着喂)。
避开误区:开启正确的康复!
误区1:“瘫痪了躺着养养就好”
正确回答:错!越躺越僵硬,越早练越有机会恢复。
误区2:“强行掰腿走路”
正确回答:错!没练好平衡就走路容易摔跤,还可能“画圈走”(异常步态)。
误区3:“左边瘫只练左边”
正确回答:错!大脑是整体,练右侧肢体也能刺激左侧大脑,帮助恢复。
【温馨提示】
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没有“特效药”,但有“特效方法”,那就是早训练、科学练、坚持练。不管是左边瘫还是右边瘫,只要家属和患者一起“不放弃”,哪怕只能多走一步、多说一个字,都是巨大的进步!(注:具体康复方案需由医生、康复治疗师评估后制定,本文仅为科普参考。)